【摘要】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我国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年代较早的一首作品,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早在我国东晋时期,它原本是一首笛曲,在唐代改成古琴曲,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该曲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用音乐形式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弹奏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每每抚琴弹奏之,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仿佛见到梅花朵朵,寒音串串,悠长飘逸的韵律,如此优美动听的声音很容易让人进入“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意境,真是美不胜收。
【关键词】 :浙派 古琴曲 梅花引 梅花三弄 傲雪凌霜
【正文】 :
一、琴曲《梅花三弄》产生与传播
关于《梅花三弄》曲子的产生,一般的说法为东晋时期(317—420)的桓伊所作。
相传《梅花三弄》原是笛曲,为东晋桓伊所作。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东晋后期名将。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其率领八万晋兵,在淝水打败了前秦大将符坚率领的百万大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史称“淝水之战”),桓伊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尤擅长吹笛(即现时之箫,古代称笛)。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十月,功成身退,旅居衡阳云锦庵,遇大雪,清晨雪过天晴时,看见窗外红梅在白雪中迎雪绽放,触景生情,情不自禁谱成“梅花三调”。有幸的是该曲在桓伊过世后就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晋书·桓宣传》记载:“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即是历史典故:东晋名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该曲也称《梅花落》。(注:王徽之即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到了唐代,相传琴人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从此这首乐曲便在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梅花三弄》应是颜师古创作的琴曲,而《晋书》所载桓伊吹奏的笛曲只是“三调”而已。但不管怎样,“三弄”这种曲体在东晋时期便已流行,应是没有疑问的。琴曲《梅花三弄》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神态的描绘,赞颂了梅花耐寒的高洁品格。乐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魏晋文人那种超脱尘世、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南宋词人洪皓出使金国时,面对威胁利诱,坚定不移。被扣留了十余年。最终返回南宋前,写下了《江梅引•忆江梅》一阙词。其中有几句是:“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词句表现了洪皓得知自己即将回归故里的消息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操起绿绮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凌雪,来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
宋代蒋捷写过一首宋词《梅花引·荆溪阻雪》 :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明代初期的朱权编辑并刊印的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将《梅花三调》列入谱中,并改名《梅花三弄》。所以它也是现在能见到《梅花三弄》这首乐曲最早的琴谱。称作《梅花三弄》,一则因为乐曲内容是表现梅花的;二则由于音乐中有一个相同的曲调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这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曲式手法,曾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这便是乐曲标题的来由。
该琴谱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谱中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其乐曲内容,历代曲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绿绮新声》(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该琴谱第三段歌词中有:“节操坚持,凛若冰霜,唯有苍松与翠竹长青,可以结伴为兄弟。”第十一段歌词中有:“风荡梅花,轻轻舞玉翻银。支撑株干,纵横折截西东。珠胎嫩蕊,数点天地心。乱纷纷的春色,偃蹇摩苍龙,棱层兮癯骨敌寒凝,先开兮逃离漫传名。”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杨抡《伯牙心法》)。
1511年出版的《谢琳太古遗音》和1549年出版的《西麓堂琴统》等一些琴谱中都有该曲。
清代1820年刊行的《琴谱谐声》中,有此曲改编为琴箫合奏的曲谱。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节奏自由跌宕,更显梅花刚健挺拔的气质,特别曲终前音乐突然从F调转入a角调,令人耳目一新。
在当今古琴界,吴景略老先生和溥雪斋老先生演奏的版本,节奏比较规整,适合琴箫合奏,被琴家们称为“新梅花”。广陵派张子谦老先生根据《蕉庵琴谱》演奏的版本。节奏自由跌宕,更显梅花刚健挺拔的气质,令人耳目一新,被称为“老梅花”。
《梅花三弄》最早的记谱中,原有一个标准的大二度关系的调性转换,到了俗称“老梅花”的传谱中这个标准的调性转换被传衍得已经不太完整,到了新梅花,调性转换全取消了,成为一首单一调性的乐曲了。浙派古琴家徐匡华、徐晓英、郑云飞演奏的都是“新梅花”。
悠扬飘逸的《梅花三弄》,以它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也为今天人们所喜爱。其演奏形式,除古琴独奏,笛、箫独奏外,还有琴箫合奏,钢琴独奏、民乐合奏、琵琶独奏、琴与编钟合奏等,广为流传。
二、浙派古琴家与《梅花三弄》
在古代,《梅花三弄》应属于浙派琴曲之列。该曲开始是笛曲,唐以后成为琴曲。以琴谱形式记录则最早记录在琴谱《神奇秘谱》中。《神奇秘谱》编者朱权,明洪熙乙巳年(1425)成书,也是现存最早的琴曲谱集。全书共三卷。上卷《太古神品》收十六曲,如:《广陵散》、《流水》、《阳春》、《酒狂》等,多为北宋以前的名曲,保留有早期传谱的原始风貌。中、下卷《霞外神品》收三十四曲,如:《梅花三弄》、《长清》、《白雪》、《大胡笳》、《离骚》等,均属历史悠久的古代作品。还有南宋浙派名家的作品《潇湘水云》、《樵歌》等。所有琴曲都有解题,为研究古代音乐作品提供了重要文献史料。“虽然在《神奇秘谱》中未注明浙派琴曲,但它们又出现在以后的浙派琴谱《梧冈琴谱》和《琴谱正传》中。在浙派琴谱《梧冈琴谱》中,名为《清都引》的琴曲题注曰:“神品宫曲,亦名广寒游,敏仲作瓢翁删秋山翁再订。”可见这些曲目是古代浙派琴家常演奏或特别擅长而加以保留的曲目,应属于浙派曲目之列。”(见《浙派古琴艺术》第177页)。
清末的“新浙派”琴家释开霁和清末民国时期的张味真,他们关系密切,亦师亦友,共同探讨琴艺,一起研究修订古琴谱,其中就有《梅花三弄》。解放后,在杭州的琴家互相交流琴艺,在一次小型聚会上,徐元白先生弹了《泣颜回》、《渔樵问答》、《高山流水》,七十四岁的张味真老先生弹奏了他和释开霁一起修订过的《梅花三弄》和《渔歌》。
当代已故浙派古琴家,我的老师徐匡华先生(公元1917年—公元2007年),是浙派古琴名家徐元白之子, 其擅长的琴曲包括:《思贤操》、《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满江红》、《梅花三弄》等。他有古琴演奏专辑《浙派古琴一代宗师徐匡华大师》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广陵散》、《满江红》、《梅花三弄》、《鸥鹭忘机》、《平沙落雁》、《普庵咒》、《思贤操》、《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渔樵问答》。
浙派古琴家徐匡华、徐晓英、郑云飞均擅弹《梅花三弄》 (“新梅花”)。可见琴曲《梅花三弄》一直是与浙派古琴家和古琴爱好者结缘。
《梅下横琴图》明•杜堇
三、琴曲赏析
《梅花三弄》全曲共十段∶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云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神奇秘谱》中记载了乐曲的十个段落)
以浙派古琴大师徐匡华老先生演奏的《梅花三弄》谱(“新梅花”)为例: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主要勾勒出梅花的静态形象:洁白芬芳。
第一段:引子部分,即“散起”。
从乐曲的开始,以散音为主,节奏为散板,从低音区的曲调奏出,显得肃穆,冷静,表现出一幅寒冬腊月、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唯有梅花傲骨棱棱不为之屈的画面。虽然速度徐缓、曲调深沉,但极有张力,寥寥数音,层次分明,空间无限延伸,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丹青,奠定了全曲冷峻古朴的基调。此段速度徐缓、曲调深沉,节奏具有舒缓与起伏的对比因素,并且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优美和庄重。倘有箫合奏就显得更为古朴苍老,使乐曲犹如破空而来的天籁,直入人心。
1=F (正调) 2/4 3/4 《梅花三弄》第一段
1 2 ︱ 1 6 — ︱ 5 6 2 ︱ 2 3 6 — ︱ 3 3 ︱ 3 • 3 2 ︱ 1 2 ︱
1 6 ︱ 5 6 2 ︱ 2 3 6 — ︱ 3 • 2 1 ︱ 6 1 ︱ 1 • 1 6 ︱ 1 1 ︱
1 • 1 1 1 ︱ 6 1 1216 ︱ 5 6 1 ︱ 1 2 ︱ 1 • 1 1 2 ︱ 2 3 2 1 2 3 ︱
5 — ︱ 2 1 5 ︱ 6 • 1 ︱ 1 1 2 3 ︱ 2321 6 ︱ 1 1 — ‖
第二段,琴曲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这是《梅花三弄》一曲中最为人耳熟能详的一段曲调。乐曲运用了泛音清越的特点,作了三次的弹奏,其称为主题一弄。在第四段和第六段反复出现这一泛音段,即主题二弄和主题三弄。一弄在低音区,二弄在中音区,三弄在高音区,并使用了八度大跳。第四段第六段再次出现泛音主题,左手徽位上移至第七至九徽区间以及第四至五徽间,音色更加淳厚,与第二段有着由远及近、由虚到实的变化对比。曲调基本相同,但运用了不同徽位的奏法以及音高节奏的对比,获得了听觉的不同效果。用泛音演奏,音色晶莹剔透,象征着梅花的洁白芬芳以及耐寒的性格特点。
1=F(正调) 2/4 3/4《梅花三弄》第二段
1 5 5 ︱ 5 • 3 2 ︱ 1 5 5 ︱ 5 • 3 2 ︱ 1 2 1 2 3 ︱ 5 5 5 — ︱
5 6 • 5 ︱ 3 3 — ︱ 5 1 ︱ 6 • 5 3 ︱ 3 • 2 ︱ 1 • 2 ︱ 1 2 3 6 5 ︱
5 5 • 3 2 ︱ 1 2 3 ︱ 2 5 ︱ 3 • 2 1 6 ︱ 1 • 6 1 ︱ 2 1 • ︱ 1 — ‖
第三段是过渡段,也可看作是引子的变奏和衍接。节奏也慢慢加速,生动的描绘了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形象。
1=F (正调) 2/4 3/4 《梅花三弄》第三段
1 • 2 3 ︱ 6 1 6 5 3 ︱ 3 3 • 3 2 ︱ 3 3 — ︱ 3 • 2 3 3 ︱ 2 3 3 5 3 2 ︱
1 2 3 ︱ 3 5 ︱ 3 5 3 5 3 5 6 ︱ 5 5 6 1 ︱ 6 • 5 3 2 ︱ 5 5 —‖
第五段是第三段基础上的再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中左右手的指法空前的丰富,撞、逗、掩、滚拂、长锁短锁等指法的使用活跃了音乐的情绪,形成了风移影动的动态感,而这动态又是矜持的、含蓄的,此时乐曲也达到一个小的高潮。
1=F (正调) 2/4 3/4 《梅花三弄》第五段
1 1 2 1 2 1 6 ︱ 5 6 1 1 — ︱ 1 1 2 3 ︱ 3 • 2 1 2 1 6 ︱ 5 6 1 1 ︱
1 1 6 5 6 1 1 ︱ 1 1 • 1 ︱ 1 1 1 1 1 2 3 ︱ 3 1 6 5 6 1 3 ︱ 3 3 3 3 3 3 ︱
5 1 2 1 2 6 ︱ 5 3 5 3 2 ︱ 1 2 1 2 3 5 3 2 ︱ 2 — ︱3 5 3 5 3 5 ︱ 6 1 2 6 1︱
2 3 5 6 ︱ 3 2 3 2 1 ︱ 6 1 1 1 ︱ 2 3 2 1 ︱ 1 • 6 5 3 5 ︱ 1 2 1 ︱
6 • 1 1 2 6 5 ︱3 5 2 3 ︱ 5 5 • 5 5 ︱ 3 5 5 6 1 ︱ 5 — 5 • 6 ︱ 6 1 6 ︱
6 1 6 1 6 1 ︱ 2 3 5 5 3 • ︱ 2 3 2 3 5 3 ︱ 2 3 2 1 6 1 1 ︱ 1 2 3 2 ︱
1 1 • 3 2 ︱ 1 2 3 ︱ 2 5 ︱ 3 • 2 1 6 ︱ 1 • 6 1 ︱ 2 1 • ︱ 1 • 6 5 ︱
3 5 6 • 5 ︱ 3 5 5 ︱ 6 • 5 3 2 ︱ 5 5 — ‖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段)主要采用节奏紧凑刚健、大起大落、跌宕多姿的手法,主要勾勒出梅花傲然挺立、临风抗雪的动态形象。
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后第七和第九段为变化重复的两段体结构,第八段的规模较小,为单段体,相当于一个插部,这三段就形成了一个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与第一部分中的“三弄”形成鲜明对比。旋律节奏急促刚健,整段乐曲十分不稳定,大起大落,跌宕多姿,勾画出梅花于风雪中昂首挺立,临风摇曳的动态。古琴散、泛、按三种音色不断变化,时而刚劲浑厚,时而圆润细腻,与箫的急徐清秀、悠长飘逸,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大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深邃意境。
第二、四、六段的泛音静态地体现了了梅花世外仙姝的冷艳风骨,那么从第七段开始,则动态地传达了梅花凌风傲霜的高洁神韵,第七段开始部分是第五段曲情和曲调的衍变发展,音乐织体更加密集,左右手也分别运用了拨剌、跪指、往来、绰吟、掐撮、轮指、滚拂等具有较高难度的指法,或在整体上推波助澜,或于细微处精雕细琢,左手的徽位在第四至六徽区间,高音区的曲调锐化了环境的恶劣,更突显了梅花的气节。旋律在中间相隔一个八度的两端音区中穿插进行,其中有很多的切分音型,节奏紧促.整个一段偏属功能,不太稳定,并与前面的稳定部分形成对比。运用各种音乐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特别是在转入高音区时运用按音奏出坚实有力的音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昂首挺立在风雪中,临风摇曳的生动形象和坚强性格:塑造的梅花形象的另一个主题乐段。
1=F (正调) 2/4 3/4 《梅花三弄》第七段
2 3 5 3 5 3 5 ︱ 5 5 5 5 5 5 ︱ 5 5 6 ︱ 6 5 3 3 5 6 65 ︱ 3 3• 3 5 ︱
3 3 ︱ 3 3 3 3 ︱ 3 3 5 5 3 ︱ 3 5• 3 5 3 ︱ 3 • 33 3532 ︱ 1 2 3 ︱
3 5 3 5 3 3 ︱ 3 35 3 5 3 2 ︱ 1 1 2 3 1 2 ︱ 3 3 • 2 2 2 ︱ 3 5 3 5 3 5 ︱
5 5 55 ︱ 5 6 3 2 ︱ 3 5 3 2 3 2 ︱ 3 2 3 5 ︱ 3 2 3 2 3 2 1 ︱ 6 — ︱
1 • 2 3 2 1 ︱ 6 6 1 ︱ 6 1 6 1 6 1 ︱ 1 2 3 ︱ 2 3 2 3 2 1 ︱ 1 2 1 1 ︱
2 1 2 1 ︱ 1 • 6 5 ︱ 3 5 6 5 ︱ 5 5 • 6 ︱ 6 6 2 2 ︱ 2 • 3 2 ︱
1 2 3 ︱ 2 5 ︱ 3 • 2 1 6 ︱ 1 • 6 1 ︱ 2 1 • ︱ 1 — ‖
第八段、第九段是第七段主题的再现,徽位分别渐次下移到第六至九徽区间和第七至十徽区间,在音乐情绪上由张入驰,表现了回归于静态的趋势。
第九段又一次再现了这一主题,旋律移至低中音区,浑厚有力。梅花坚强高洁的性格再一次得到强调和深化。
第七、八、九段,整个的三段体也成为全曲的高潮.其表现手法增添了它的苍劲气质。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第十段是全曲的尾声,带有较多的散板性质,即“入慢”,采用八度大跳的同音反复以及加花的同音反复,用切分节奏的同音反复等手法强调商、徵二音,造成对宫音的倾向性。速度减慢,旋律带有感叹的意味。与首段相对应,但相较之下,末尾再次出现泛音,节奏更加跌宕自由,不仅有内在的张力,还有外在的弹性,让人无限遐想和回味。最后停在宫音上,全曲终。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最后的宫音造成余音袅袅、“欲罢不能”的效果,像人们遥望着傲雪挺立的梅花,从心底发出的赞叹和赞美。
1=F (正调) 2/4 3/4 《梅花三弄》第十段 尾声
2 2 2 2 2 ︱ 2 2 2 ︱ 6 6 2 ︱ 2 2 2 2 3 2 1 ︱ 6 1 6 5 5 5 ︱3 5 5 ︱
3 3 5 3 2 1 ︱ 6 1 2 ︱ 1 1 1 ︱ 3 5 6 5 5 5 ︱ 5 • 5 5 ︱
5 5 • ︱ 5 5 • ︱ 5 5 5 5 6 1 ︱ 6 — 6 • 5 ︱ 3 5 6 ‖
(尾声) 5 5 ︱ 5 3 ︱ 2 2 ︱ 2 1 • 6 ︱ 5 — ︱ 1 — ︱ 1 — ‖曲冬
《梅花三弄》中的第二、四、六、七、八、九、十段,均有中国民族器乐曲中常见的后尾性处理。
3 2 ︱1 2 3 ︱ 2 5 ︱ 3 • 2 1 6 ︱ 1 • 6 1 ︱ 2 1 • ︱ 1 — ‖
此曲的结构较为复杂,但线条清晰明确,整体结构浑然一体,平衡统一,同时,也把梅花这一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在江南丝竹乐中,也有一首名曲《梅花三弄》,它与古琴曲《梅花三弄》为同名异曲。江南丝竹《梅花三弄》俗称《三六》,在清末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冠以《梅花三弄》之名。它的旋律欢快流畅、生动活泼,但和琴曲《梅花三弄》的表现内容、意境和曲趣是大为不同的。
四、琴曲的文化艺术价值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表现梅花的最佳之作。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喜欢,被广泛流传。
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
古乐文化给予人审美情感最本质的感受是“乐”(快乐),古乐审美意识中最为人崇尚的理想境界是“和”(和谐)。演奏《梅花三弄》所使用的箫和琴,既体现的是琴声之“和”,也体现了琴乐之“乐”。
古琴曲《梅花三弄》借物咏怀,表现了梅花的洁白芬芳、傲雪凌霜,颂扬具有高尚节操的人。聆听婉约、悠扬的《梅花三弄》,很容易让人沉静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之中,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傲气里,罄鼓声声,梅花朵朵,颤音串串,优雅的旋律让你进入“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意境。其清幽的琴声,借物咏志的情怀,象征高尚的人格,同时更是一种心境的体验。
在聆听《梅花三弄》中,有时会进入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而沉醉于超乎音响之上的意境。不知是由乐引发了象,还是由物表现了乐。人在其中已不重要,虚无的与乐融为一体,进而化在乐所描绘的象中,忘“我”了。在中国古老的道家思想中,要达到“忘我”这一超凡脱俗的境界,是要通过个人不断的心性修炼来实现的。以乐教人,修身养性,音乐所起的道德教化作用,正是此曲与中国古代哲学融合的最好表现。
《梅花三弄》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和痴迷。
【结尾】 :
若要将一曲《梅花三弄》弹得意与琴融为一体,人与梅合而为一,去除指上的功夫,还要琴人自身不断精进修持,心无杂乱得一个清字, 琴人便是那梅花了,哪里还用去感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我以为欣赏《梅花三弄》只要把握好三个特色:
其一:深沉冷静、怨愁离绪的情感。因为历代曲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其二:清幽飘逸,傲雪凌霜的情感。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传统的诗词绘画中有不少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的特点来赞美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古琴曲集》第一集,人民音乐出版社)“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明杨抡《伯牙心法》)
其三:舒缓优美,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梅花三弄》最终是给人们以面对困难,不屈不饶,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今天,意趣高雅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以它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仍为人们所深深喜爱。它不但在古琴上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民乐合奏曲以及移植到笛子、琵琶、古筝等乐器上演奏。这首古老的乐曲,将永远散发出独特的艺术光彩。
【参考文献】:
1.《琴曲集成》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
2.《古琴曲集》第一集1962年8月人名音乐出版社出版
3.《浙派古琴艺术》2006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君跃 徐晓英著
4.《华斋琴谱》(内部学习资料)徐匡华
5.《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198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出版 李民雄编著
6.《琴史初编》,2003年7月人民音乐出版出版 许建编著
7.《古琴演奏法》2001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龚一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