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琴社
※ 当前位置: 西湖琴社 > 西湖琴社 > 最新动态

新刊《浙派元音》评介

2013-03-05高醒华
 徐君跃主编的《浙派元音》创刊号已于日前出版,她带着素雅的装帧、精良的印饰和朴实无华的文风,走到了人们面前。著名琴书画家徐文镜之子、美籍华裔学者徐匡梁题署了刊名,为琴刊添色增光。浙江省文化厅领导田宇原《琴为心声》一文,概述了古琴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篇序言性的佳作。《创刊辞》扼要综述了浙派古琴的来龙去脉,介绍了徐元白大师的成就和贡献,并宣示了本刊的主旨、工作和任务。
这一期刊物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值得琴人们和琴学研究者瞩目。《徐元白古琴艺术生涯年表》是初次发表的史料汇编,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沧桑,散逸不少,空缺良多,有待于今后不断补正而使之臻于完善。《重振浙派第一人》一文试图对徐公的艺术生涯作一概括性评述,是否有当,悉听众议。王政和张远帆两文,从各自的视觉和思路,在一个侧面叙述了徐门家风和琴风,可资参考。
在琴曲鉴赏栏目中,对包括经典传统琴曲和优秀创新琴曲多首进行评析。王姿妮、谈少飞、徐君跃、高醒华等作者都尽力做到了精心的评述和解析,既提供了有关乐曲的背景知识,也开拓了人们鉴赏和演奏的视野。
郑祖襄、徐君跃二位学者的两篇琴学研究论文,都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前一篇,在琴史琴谱中,挖掘并梳理了南宋浙派谱系形成的脉络,给予读者以丰富而可靠的琴学知识。后一篇则是运用一种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即混沌和分形原理,探求分析琴曲的艺术构成之途径,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吴文光先生是当今琴坛巨擘,学贯中西,名闻遐迩。吴宁《庭中有奇树》一文对吴氏的推崇和赞扬十分有当,显示着对吴氏琴艺的深刻理解,也折射出作者在琴学理论水平上的坚实功力。
对已故大师徐元白的思念,和杰出琴家李禹贤的追怀,许建和朱晞两位琴家怀着真挚的深情,为人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实。
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乃是我国古代关于教学相长的总结。姚公白特殊教学法一文再次昭示了这一真理,使我们具体领略了徐公的卓越教法和乃父姚丙炎的高超悟性。名师出高徒,高徒促名师,信矣乎!
朱佳怡写的短文,以深沉的笔触抒写了海外游子对古琴音乐的热爱,也很动人。鄢雨的操缦散记,以学书的切身感受对比学琴的亲身体会,不单是比较艺术,而且是一个贴近琴外功的话题。                                                                                   
此外,创刊号以大量篇幅刊载了浙派琴学琴艺活动盛况图片,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她艺术地反映出古琴艺术的春天已经光临大地,古琴艺术之花已经开遍国门内外,新浙派的四代琴人一起登上了古琴音乐舞台。同时也插载了许多历史照片和徐公的书画作品,都很值得鉴赏珍藏。
当然,刊物并非十全十美,她也留下了一些个疵玷。虽然是瑕不掩瑜,但那些由于设计、编排、校勘疏忽而引起的缺陷,确是今后应该注意避免的。
还有,读者们如果稍加留意,一定会发现刊物的封面上西湖景图的一角,与西湖琴社隔湖相望的半角山房,那是现代浙派发祥的圣地,原是古琴大师徐元白最早从事古琴事业之所,也是八十六年来国内外琴家琴人心仪神往之地。二十年前,笔者旅美期间,邂逅多位国际友人和华裔学者,凡知元白公之名者,咸知半角山房,可见历史已经把古琴、徐元白和半角山房三个关键词融为一体了。行文至此,笔者突然产生一个念头:虽则我在六十年前就从徐公习琴,却从未亲履圣地,今且垂暮之年,乃无从而及,深以为憾,倘得年轻琴友或亦有雅兴,愿为探明路况,携我同游,裨能一览故地,并亲抚《徐公颂》一曲以为纪念,不亦人生一快事也乎哉!
离题远了,就此打住。
上一页新浙派徐门古琴艺术的出色二传手——论徐匡华对古琴艺术的三大贡献
下一页

Copyright @ 2016 www.xihuqins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杭州西湖琴社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上路勾山里17号备案号:浙ICP备160038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