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琴社
※ 当前位置: 西湖琴社 > 西湖琴社 > 媒体报道

《钱江晚报》07年5月纪念徐元白

2009-01-16
    《钱江晚报》一则新闻 2007年5月21日《钱江晚报》讯:以前文人的自娱自乐,如今要成为吸引眼球的表演艺术古琴放下架子求生存 本报讯 上周末的杭州演出市场显得很雅,因为在红星剧院接连举行了两场古琴音乐会。周五晚是浙江昆剧团和西湖琴社合作的昆曲与古琴音乐会,两种同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艺术第一次被捏合在一起;周六晚则是以纪念新浙派古琴创始人徐元白为主题的古琴音乐会。
  和杭州数量众多的西洋音乐会相比,古琴音乐会就显得比较稀少了,在剧院里正儿八经的演出,一年也不过屈指可数的几场。“办古琴音乐会,如果没有政府或企业的资助,肯定是要亏钱的,西湖琴社每年投入在演出和琴家雅集活动中的钱都要好几万元。”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说。
  作为新浙派古琴创始人徐元白的孙子,徐君跃对古琴有着一种骨子里的喜爱。几年前,他干脆从单位里辞了职,专业从事古琴的教学和推广工作。在杭州,像徐君跃这样的职业琴家还有不少。这几年,古琴在一些白领人群中流行,使得职业琴家靠教学生也可以过上比较不错的生活。“1979年的时候,杭州在弹古琴的只有我爷爷、奶奶,他们的学生,再加上父亲和我,加起来不超过10个人。而现在,全杭州学琴的人少说也有两三千吧。”徐君跃说。
  不过,仅仅培训市场热是不够的,在徐君跃的理想中,最好演出市场也能火起来。毕竟,教学所能影响的人群远不及一场音乐会来得多。为此,西湖琴社把培训赚来的钱大多贴到了演出中。
  “印象中,古琴是用来修身养性的,只适合自己弹弹或是小范围内的交流。音乐会好像和古琴不大般配吧。”正在学古琴的于小姐这样表示。而在徐君跃看来,自己贴钱搞演出,就是要扭转人们心里对古琴的旧印象。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听古琴音乐会,这些年来,西湖琴社在演出方式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和昆曲合作,和鼓乐合奏,为越剧伴奏……各种前人从未尝试过的搭配,琴社都在进行探索。
  “古琴其实很百搭的,音域又宽,和什么都能配。”徐君跃说,很多人觉得古琴只适合独奏,其实是种误解。以前,古琴是文人们用来自娱自乐的,不需要有什么表演上的花腔,但现在要让更多人接受古琴,肯定不能再这么清高了。
  本报记者 张瑜
上一页《琴棋书画》2008年第6期
下一页

Copyright @ 2016 www.xihuqins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杭州西湖琴社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上路勾山里17号备案号:浙ICP备16003880号